2014年2月24日月曜日

訓読・注釈『鍼灸大成』医案8

  壬申歲、四川陳相公長孫患胸前突起、此異疾也。人皆曰、此非藥力所能愈、錢誠翁堂尊推予治之。予曰、 此乃痰結肺經、而不能疏散、久而愈高、必早針俞府・膻中、後擇日針、行六陰之數、更灸五壯、令貼膏、痰出而平。迺翁編修公甚悅之。

【訓讀】
壬申の歲、四川の陳相公の長孫 胸前の突起を患う。此れ異疾なり。人皆な曰く、此れ藥力の能く愈やす所に非ず。錢誠翁堂尊 予を推して之を治せしむ。予曰く、 此れ乃ち痰 肺經に結び、而して疏散すること能わず、久しくして愈いよ高し。必ず早く俞府と膻中に針せん。後に日を擇びて針し、六陰の數を行い、更に灸すること五壯、膏を貼らしめば、痰出でて平ぐ。迺翁の編修公甚だ之を悅ぶ。

【注釋】
○壬申歲:隆慶6(1572)年。 ○四川:省名。因境內有岷江、沱江、嘉陵江、長江四大川,故名。位於長江上游,東界湖北,南界貴州、雲南,西界西康,北界陝西、甘肅,東南界湖南,西北界青海。面積三十萬零三千三百一十八平方公里。省會成都市。因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易於防守,亦稱為「天府之國」。簡稱為「川」。 ○相公:原為對宰相的尊稱。後用來泛指官吏。 ○長孫:排行最大的孫子。 ○異疾:奇怪的病症。 ○藥力:藥物的功效。 ○錢誠翁: ○堂尊:屬下對上級官員的尊稱。 ○痰:指致病因素、病理性產物,有時則指病證。《醫碥》卷二:“痰本吾身之津液,隨氣運行,……茍氣失其清肅而過于熱,則津液受火煎熬,轉為稠濁;或氣失其溫和而過于寒,則津液因寒積滯,漸至凝結,斯痰成矣。”《醫林繩墨》卷二:“痰者,人身之痰飲也。人之氣道貴乎清順,其痰不生,設若窒塞其間,痰必壅盛。或因風、寒、暑、濕、熱之外感;或因七情、飲食之內傷。以致氣逆液濁,而變為諸證之所生焉。”痰可演變為多種病證。 ○肺經: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胸部滿悶,咳嗽,氣喘,鎖骨上窩痛,心胸煩滿,小便頻數,肩背,上肢前邊外側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疏散:把密集的人員、物質、裝備分散開[disperse]。驅散。[scattered]∶稀疏而分散;疏落。排遣;发散。 ○俞府: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在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布有鎖骨上神經的前支和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主治咳嗽,氣喘,嘔吐,不嗜食,胸痛等。 ○膻中:出《靈樞·根結》。膻中別名元兒、上氣海。屬任脈。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心包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和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呃逆,噎膈,少乳,及心絞痛,支氣管哮喘,乳腺炎等。 ○擇日:選擇吉日。/《針灸擇日編集》   針灸著作。一卷。明·金循義、金義孫撰。刊于1447年。本書主要輯錄歷代文獻中有關針灸選擇日時的資料,加以比較對照,此種針法來自古代“人神流注”學說。是否與現代“時辰生理學”有相似之處,尚須進一步研究。 ○行六陰之數:鍼法。『鍼灸大成』卷四 三衢楊氏補瀉:「七、針退者,凡退針,必在六陰之數。」「透天涼 能除熱,三退一進冷冰冰,口吸氣一口,鼻出五口。」 ○貼:黏附。 ○膏:濃稠的糊狀物。 ○平:使安定、征服。 ○迺翁:乃翁。稱他人的父親。他的父亲。 ○編修:掌修國史﹑會要﹑實錄的官吏。宋代設有史館編修,明﹑清則隸屬翰林院,與修撰﹑檢討同稱史官。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