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0日日曜日

訓読・注釈『鍼灸大成』医案9-5

  如丹溪治女人許婚後、夫經商三年不歸、因不食、困臥如痴、他無所病、但向裏床坐、此思氣結也。藥難獨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俾激之大怒、而哭之三時、令人解之、與藥一貼、即求食矣。蓋脾主思、思過則脾氣結而不食、怒屬肝木、木能剋土、木氣沖發、而脾土開矣。

  【訓讀】
  丹溪の治の如きは、女人 許婚の後、夫 經商すること三年歸らず。因りて食らわず、困(くる)しみて臥すること痴の如し。他に病む所無く、但だ裏に向かい床に坐す。此れ思氣の結ぼれなり。藥、獨治し難し。喜びを得れば解く可し。然らずんば其れ怒らしむ。之を激して大怒し、而して之を哭せしむること三時、人をして之を解せしめ、藥を與うること一貼、即ち食を求む。蓋し脾は思を主る。思い過ぐれば則ち脾氣 結ぼれて食らわず。怒は肝木に屬し、木能く土を剋す。木氣 沖發すれば、而して脾土 開く。

  【注釋】
  『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鬱證] 附按:丹溪治……一女許婚後,夫經商二年不歸,因不食,困臥如癡,無他病,多向裏床坐。此思想氣結也,藥難獨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使其木氣升發,而脾氣自開,木能制土故也。因自往激之,大怒而哭,良久,令解之,與藥一帖,即求食矣。予曰∶病雖愈,必得喜方已。乃以夫回,既而果然,病遂不舉。

○如丹溪:朱丹溪。名震亨,字彥修,后尊稱他“丹溪翁”,是元代婺州羲烏(今浙江義烏)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陰派”的創始人。他的生活年代較前面三位較晚,但在學術理論上,可以說是集前三者之大成,是最完整、最詳備的。/朱丹溪自幼好學,記憶力極強,能“日誦千言”。三十歲的時候,他聽說有一位許謙許文懿先生教授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學說,便前往拜師學藝。他才學淵博,對文史及哲學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許先生也十分欣賞他。一天,許先生對他說:“我患病日久,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醫生為我治病,恐怕是不會好的。你很聰明,又喜愛鉆研,如果學醫,一定會是一名好醫生。”朱丹讀30歲時,母親患胃病,便自學醫學知識為母親治好了病,對醫學本已有些了解,經老師一提醒,便放棄了仕途,一心求師學醫。/他聽說武林縣的羅知悌先生醫術十分精湛,曾做過御醫,人稱“太無先生”,于是前去拜師。羅知悌從來不收學生,對他的到來也極不歡迎,幾次將他趕了出去。后來有人悄悄告訴羅先生這位是許文懿的學生,過分冷落他恐遭非議。羅知悌本已深為他的精神所感動,聽人這樣說,便將他招進屋中問道:“莫非你就是朱彥侯嗎?”當時的朱震亨已經小有名氣了。此時,他44歲,便開始從師學醫。羅知悌十分喜愛這個學生,將自己的本領傾囊相授。羅知悌是劉完素的再傳弟子,精通李杲、張從正的學術理論,可以說是集眾家之所長,又將《內經》、《難經》等書詳細講解給朱震亨,并每日讓他在一旁看他治病,幾年之后,朱丹溪學成回到鄉里,一舉治好了老師幾十年無人能治好的病,名聲大震。當時的醫生受到宋朝局方的限制,只會用成方,不能辨證施治,也就多無療效。他們視其為異端之說,竟然自己選藥組方,但是見到了神奇的療效后,也就心悅誠服了,甚至有人要拜他為師。/朱丹溪生活在相對穩定的年代里,那時的統治者整日尋歡作樂,生活奢靡浮華,身體陰精虧損,形體羸弱,他就此社會現象創立了獨特的“滋陰派”。他認為人體“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這也是對劉完素的火熱論、李杲的脾胃論的又一重要發揮。陽有余,若再用溫熱藥物是不合適的,必須使用清涼滋陰的藥物,才能治好這樣的病。同時,他也要求人們節飲食,減嗜欲以制“相火”之動。中醫學理論中,人體的生命中有君火與相火的差別,君火為生命之火,標志著生與死的差別,相火則標志人體生命活力,是支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好色貪杯,易使相火妄動,陰精耗損,對生命的消耗極大。因此,朱丹溪認為對此既不可妄攻,又不能蠻補,對于張子和與李杲的學說加以揉和折中,力主滋陰療法,并創建了許多流傳后世的著名方劑。他的學說可以說是四大家中的集大成者。/朱丹溪的著作為《格致余論》、《丹溪心法》、《局方發揮》等,他也成為了我國歷史的一代名醫。金元四大家的出現,是宋朝的《局方》頒布以后,醫學上的一次突破和進步,他們改變了當時醫生泥于舊方熟藥,不能積極辨證的醫療風氣,積極面對現實問題,辨證施治。而且皆非死守一理,不變不活的保守派,學說的建立,也是在學術上糾正偏頗時使用的一家之言,而在臨證時,他們同樣都十分重視辨證和分析,也決不會受到自己的學說的限制。李杲也對實證患者同樣使用攻下法,張子和見老弱兒童時也要使用補養的方法,這也許就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原因。這里,更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就是在學習別人的理論時,要敏于學而勤于思,懂得“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道理。我們應該學習的是思維方式和學術特征,而對于方藥治法,則必須靈活使用,視具體情況而定。 ○許婚:女方應允男方的求親而訂立婚約。[affiance] 应允婚约。谓女方接受男方求婚。 ○經商:經營商業。[engage in trade] 经营商业;做生意。 ○三年:『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鬱證] の引用は「二年」。 ○不食:不吃。 ○困:陷在艱難困苦裡,或受環境、條件等因素限制住。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困扰;围困,为人所阨阻 [surround;trouble;hinder]。 ○痴:呆傻的 [stupify]。精神失常,疯癫,癫狂 [mentally deranged]。 ○裏:內部。 ○床:坐臥的器具。供人睡卧的家具。 ○結:凝聚。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pent-up]。 ○獨治: 谓独能按法治事。 ○不然:不如此、不這樣[not so]。不行、行不通(実行できない)。 ○俾:使。 ○激:使有所感發或變化。感情冲动。 ○哭:因傷心或激動而流淚,甚至發出悲聲。 ○三時:早、午、晚。『景岳全書』作「良久」。 ○貼:膏药的一张 [piece]。通“帖”。計算藥劑的單位。如:「一帖藥」。 ○思過:思慮過度。 ○沖發:突然而起。/怒氣沖發:形容極度憤怒、激動的樣子。

2014年3月24日月曜日

訓読・注釈『鍼灸大成』医案9-4

  竊又稽之『內經』治法、但以五行相勝之理、互相為治。如怒傷肝、肝屬木、怒則氣并於肝、而脾土受邪、木太過、則肝亦自病。喜傷心、心屬火、喜則氣并於心、而肺金受邪、火太過、則心亦自病。悲傷肺、肺屬金、悲則氣并於肺、而肝木受邪、金太過、則肺亦自病。恐傷腎、腎屬水、恐則氣并於腎、而心火受邪、水太過、則腎亦自病。思傷脾、脾屬土、思則氣并於脾、而腎水受邪、土太過、則脾亦自病。寒傷形、形屬陰、 寒勝熱、則陽受病、寒太過、則陰亦自病矣。熱傷氣、氣屬陽、熱勝寒、則陰受病、熱太過、則陽亦自病矣。凡此數者、更相為治、故悲可以治怒也、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也、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也、以遽迫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也、以污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也、以慮彼忘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恠、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若胸中無才器之人、亦不能用此法也。熱可以治寒、寒可以治熱、逸可以治勞、習可以治驚。經曰、驚者平之。夫驚以其卒然而臨之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

  【訓讀】
  竊かに又た之を稽(かんが)うるに、『內經』の治法、但だ五行相勝の理を以て、互いに相い治を為す。怒、肝を傷るが如きは、肝、木に屬す。怒れば則ち氣、肝に并して、而して脾土、邪を受く。木 太過すれば、則ち肝も亦た自ら病む。喜、心を傷る。心は火に屬す。喜べば則ち氣、心に并して、而して肺金、邪を受く。火 太過すれば、則ち心も亦た自ら病む。悲は肺を傷る。肺は金に屬す。悲しめば則ち氣、肺に并して、而して肝木、邪を受く。金 太過なれば、則ち肺も亦た自ら病む。恐は腎を傷る。腎は水に屬す。恐るれば則ち氣、腎に并して、而して心火、邪を受く。水 太過すれば、則ち腎も亦た自ら病む。思は脾を傷る。脾は土に屬す。思えば則ち氣、脾に并して、而して腎水、邪を受く。土 太過すれば、則ち脾も亦た自ら病む。寒は形を傷り、形は陰に屬す。寒、熱に勝てば、則ち陽、病を受く。寒 太過すれば、則ち陰も亦た自ら病む。熱は氣を傷り、氣は陽に屬す。熱、寒に勝てば、則ち陰、病を受く。熱 太過なれば、則ち陽も亦た自ら病む。凡そ此の數(七)者は、更(こも)ごも相い治を為す。故に悲 以て怒を治す可し。愴惻苦楚の言を以て之を感ぜしむ。喜は以て悲を治す可し。謔浪褻狎の言を以て之を娛しましむ。恐は以て喜を治す可し。遽(迫)迫(遽)死亡の言を以て之を怖れしむ。怒は以て思を治す可し。污辱欺罔の言を以て之を觸せしむ。思は以て恐を治す可し。彼を慮り此を忘るるの言を以て之を奪わしむ。凡そ此の五者は、必ず詭詐譎恠にして、至らざる所無し。然る後に以て人の耳目を動かし、人の視聽を易う可し。若し胸中に才器無きの人は、亦た此の法を用いること能わざるなり。熱は以て寒を治す可し。寒は以て熱を治す可し。逸は以て勞を治す可し。習は以て驚を治す可し。經に曰く、驚者は之を平らぐ。夫れ驚は其の卒(忽)然を以て之に臨(遇)むなり。習見習聞せしむれば則ち驚かず。

  【注釋】
『儒門事親』卷三 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衍二十六「凡此九者,《內經》有治法,但以五行相勝之理治之。夫怒傷肝,肝屬木,怒則氣並於肝,而脾土受邪;木太過,則肝亦自病。喜傷心,心屬火,喜則氣并於心,而肺金受邪;火太過,則心亦自病。悲傷肺,肺屬金,悲則氣并於肺,而肝木受邪;金太過,則肺亦自病。恐傷腎,腎屬水,恐則氣并於腎,而心火受邪;水太過,則腎亦自病。思傷脾,脾屬土,思則氣并於脾,而腎水受邪;土太過,則脾亦自病。寒傷形,形屬陰,寒勝熱,則陽受病;寒太過,則陰亦自病。炅傷氣,氣屬陽,熱勝寒,則陰受病;熱太過,則陽亦自病。凡此七者,更相為治。故悲可以治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恠,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若胸中無材器之人,亦不能用此五法也。炅可以治寒,寒在外者,以淬鍼、㶼熨烙灸湯而汗之;寒在內者,以熱食溫劑平之。寒可以治炅,炅在外者,以清房、涼榻、薄衣,以清劑汗之;炅在內者,以寒飲、寒劑平之。惟逸可以治勞,《經》曰︰勞者溫之。溫,謂溫存而養之。今之醫者,以溫為溫之藥,差之久矣﹗岐伯曰︰“以平為期”。亦謂休息之也,惟習可以治驚。《經》曰︰驚者平之。平,謂平常也。夫驚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此九者,《內經》自有至理,庸工廢而不行。」 ○五行相勝:相互压服,制约。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相互克伐和制約的關系。可用來說明臟腑間相互制約的生理關系。其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互相:彼此以同樣的態度或行為對待對方。[each other;reciprocal]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动作或彼此联系的人或物中的每一个。[mutual]彼此。 ○怒則氣并於肝:『素問』宣明五気篇(23)「精気并於心則喜.并於肺則悲.并於肝則憂.并於脾則畏.并於腎則恐.是謂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自病:四十九難曰「有正経自病.有五邪所傷」。 ○太過:過分。數量超過。古代用來表示氣運變化的用語。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故其候有從﹑逆﹑淫﹑鬱﹑勝﹑復﹑太過﹑不足之變,其發皆不同。……山崩地震,埃昏時作,此謂之『太過』。」 ○寒傷形:『素問』陰陽応象大論(05)「寒傷形.熱傷気」。 ○形屬陰、 寒勝熱:『素問』陰陽応象大論(05)「熱傷気.寒勝熱」。 ○愴惻:悽慘傷痛。 ○苦楚:[pain;suffering;distress;misery] 痛苦。苦难。 ○感:震撼。說文解字:「感,動人心也。」震撼。傷嘆。接觸、引起。 ○謔浪:戲謔浪蕩。戏谑放荡。 ○褻狎:指舉止不端、行為放蕩。 ○娛:取悅、使快樂。快乐或使人快乐。 [give pleasure to;amuse;enliven]  ○遽迫:急迫。『儒門事親』卷三作「迫遽」。 ○污辱:羞辱、恥辱。[humiliate;insult]∶损害别人的自尊心。 ○欺罔:說假話哄騙人。欺骗蒙蔽。欺骗蒙蔽。《论语·雍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觸:冒犯、干犯。感動、引發。 ○慮:思考﹑謀算。擔憂、憂愁。[consider reflect on;think over] ○忘:不記得 [forget]。舍弃 [give up]。 ○詭詐:狡猾奸詐。[crafty] 欺诈。 ○譎恠:奇异怪诞。诡诈。/譎怪之談:怪異而不近情理的談話。 ○無所不至: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形容細心周到。形容才藝精通。比喻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沒有不會發生的。 ○然後:承接連詞。表示某事接在前句所述事情之後[then;after that ]。 ○耳目:耳朵和眼睛。 ○易:改變。 ○視聽:見聞。 ○胸中: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 ○才器:才能、能力。才能和器局。 ○亦:雖然。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 ○熱可以治寒、寒可以治熱:『素問』五常政大論(70)「治熱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至真要大論(74)「治寒以熱.治熱以寒」。 ○逸:散失。安闲,安乐。安逸(安樂、舒適自在)。/一勞久逸:經過一次的勞苦,即能獲得永久的安逸。/以逸待勞: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方疲倦、實力削弱時,再予以痛擊。/至真要大論(74)「逸者行之、驚者平之」。 ○勞:辛苦、疲累。 ○習:積久養成的慣性行為。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經曰:至真要大論(74)。 ○卒然:『儒門事親』卷三作「忽然」。 ○臨:『儒門事親』卷三作「遇」。 ○習見:時常見到。時常見到。 ○習聞:常闻。

2014年3月21日金曜日

訓読・注釈『鍼灸大成』医案9-3

  抑嘗考其為病之詳、變化多端、如怒氣所致、為嘔血、為飧泄、為煎厥、為薄厥、為陽厥、為胸滿痛。食則氣逆而不下、為喘渴煩心、為肥氣、為目暴盲、耳暴閉、筋緩、發於外為癰疽也。喜氣所致、為笑不休、為毛髮焦、為肉病、為陽氣不收、甚則為狂也。悲氣所致、為陰縮、為筋攣、為肌痺、為脈痿、男為數溺、女為血崩、為酸鼻辛頤、為目昏、為少氣不能息、為泣、為臂麻也。恐氣所致、為破䐃脫肉、為骨痠痿厥、為暴下清水、為面熱膚急、為陰痿、為懼而脫頤也。驚氣所致、為潮涎、為目寰、為癡癇、為不省人事、僵仆、久則為痿痺也。勞氣所致、為嗌噎、為喘促、為嗽血、為腰痛骨痿、為肺鳴、為高骨壞、為陰痿、為唾血、為瞑目、為耳閉、男為少精、女為不月、衰甚則潰潰乎若壞、汨汨乎不可上也。思氣所致、為不眠、為嗜臥、為昏瞀、為中痞、三焦閉塞、 為咽嗌不利、為膽痺嘔苦、為筋痿、為白淫、為不嗜食也。寒氣所致、為上下所出水液澄清冷、下痢青白等症也。熱氣所致、為喘嘔吐酸、暴注下迫等病也。

  【訓讀】
  抑(そも)そも嘗て其の病を為すことの詳らかなるを考うるに、變化多端なり。怒氣の致す所の如きは、嘔血を為し、飧泄を為し、煎厥を為し、薄厥を為し、陽厥を為し、胸滿痛を為す。食すれば則ち氣逆して下らず、喘渴煩心を為し、肥氣を為し、目暴盲を為し、耳暴かに閉じ、筋緩み、外に發して癰疽を為すなり。喜氣の致す所は、笑いて休まざるを為し、毛髮焦を為し、肉病を為し、陽氣收まらざるを為し、甚だしければ則ち狂を為すなり。悲氣の致す所は、陰縮を為し、筋攣を為し、肌痺を為し、脈痿を為し、男は數溺を為し、女は血崩を為し、酸鼻辛頤〔頞〕を為し、目昏を為し、少氣して息する能わざるを為し、泣を為し、臂麻を為すなり。恐氣の致す所、破䐃脫肉を為し、骨痠痿厥氣の致す所、暴かに清水下るを為し、面熱膚急を為し、陰痿を為し、懼れて頤脫するを為すなり。驚氣の致す所、潮涎を為し、目寰を為し、癡癇を為し、不省人事を為し、僵仆し、久しければ則ち痿痺を為すなり。勞氣の致す所、嗌噎を為し、喘促を為し、嗽血を為し、腰痛骨痿を為し、肺鳴を為し、高骨壞るるを為し、陰痿を為し、唾血を為し、瞑目を為し、耳閉を為し、男は少精を為し、女は不月を為し、衰え甚だしければ則ち潰潰乎として壞すが若く、汨汨乎として上(止)る可からざるなり。思氣の致す所、不眠を為し、嗜臥を為し、昏瞀を為し、中痞を為し、三焦閉塞し、咽嗌不利を為し、膽痺 苦を嘔くを為し、筋痿を為し、白淫を為し、食を嗜まざるを為すなり。寒氣の致す所、上下出づる所の水液 澄清冷、青白を下痢する等の症を為すなり。熱氣の致す所、喘して酸を嘔吐し、暴注下迫等の病を為すなり。

  【注釋】
 参考:『儒門事親』卷三 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衍二十六「《靈樞》論神、意、魂、魄、志、精所主之病,然無寒暑驚勞四證。余以是推而廣之。怒氣所至,為嘔血,為飧泄,為煎厥,為薄厥,為陽厥,為胸滿脇痛;食則氣逆而不下,為喘渴煩心,為消癉,為肥氣,為目暴盲,耳暴閉,筋解,發於外為疽癰;喜氣所至,為笑不休,為毛髮焦,為內病,為陽氣不收,甚則為狂;悲氣所至,為陰縮,為筋攣,為肌痺,為脈痿,男為數溲血,女為血崩,為酸鼻辛頞,為目昏,為少氣不足以息,為泣則臂麻;恐氣所至,為破䐃脫肉,為骨酸痿厥,為暴下綠水,為面熱膚急,為陰痿,為懼而脫頤;驚氣所至,為潮涎,為目睘,為口呿,為癡癇,為不省人,為僵仆,久則為痛痺;勞氣所至,為咽噎病,為喘促,為嗽血,為腰痛、骨痿,為肺鳴,為高骨壞,為陰痿,為唾血,為冥視,為耳閉,男為少精,女為不月,衰甚則潰潰乎若壞都,汩汩乎不可止;思氣所至,為不眠,為嗜臥,為昏瞀,為中痞三焦閉塞,為咽嗌不利,為膽癉嘔苦,為筋痿,為白淫,為得後與氣快然如衰,為不嗜食;寒氣所至,為上下所出水液澄徹清冷,下痢清白,吐痢腥穢,食已不饑,堅痞腹滿急痛,癥瘕㿗疝,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炅氣所至,為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而鼓之有聲如鼓,瘡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鬱腫脹,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甚則瞀瘈,目昧不明,耳鳴或聾,躁擾狂越,罵詈驚駭,禁慄,如喪神守,氣逆衝上,嚏腥涌溢,食不下,跗〔附〕腫疼痠,暴瘖暴注,暴病暴死。」
 ○抑:用於句首,無義。表示推测,可译为“或许”、“也许” [perhaps;maybe]。 ○變化多端:變化繁多,難以預測。 ○怒氣:[anger;fury;indignation;wrath;rage] 被激怒的情绪。發怒的氣勢。怒火、肝火。 ○所致:[be caused by; be the result of] 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达到的;得到的。 ○嘔血:[haematemesis;spit blood;throw up blood] 吐血。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出血经口腔排出。 ○飧泄:亦作“飱泄”。 中医病名。指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多因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 ○煎厥:发高烧而昏厥。厥證之一。屬內熱消爍陰液,逐漸虛贏的病證。《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吳澄指出煎厥屬虛損病證。 ○薄厥:病證名。厥證之一。指厥由大怒而致者。《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普濟方·薄厥》:“黃芪湯。治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血菀胸中,使人薄厥,甚則嘔血、煩悶者。”參見厥證、煎厥條。 ○陽厥:①熱盛而致手足厥冷,甚至不省人事的病證。一名熱厥。《景岳全書·雜證謨》:“陽厥者,熱厥也。”《藥癥忌宜》:“陽厥即熱厥,其證四肢厥逆,身熱面赤,唇燥大渴,口干舌苦,目閉或不閉,小便赤澀短少,大便燥結,不省人事。”《丹溪心法·厥》:“陽厥者,是熱深則厥。蓋陽極則發厥也,不可作陰證而用熱藥治之,精魂絕而死矣。急宜大小承氣湯,隨其輕重治之。” ②足少陽經經氣厥逆所致的病證。《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 ③因突受過度刺激而善怒的病證。《素問·病能論》:“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治以生鐵落飲。 ○胸滿:胸部脹滿不適。出《素問·腹中論》。因風寒、熱壅、停飲、氣滯、血瘀等所致。胸闷。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黄疸病》:“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 ○氣逆:中醫指氣上行不順,稱為「氣逆」。①臟腑經脈之氣逆亂失和之證。九氣之一。《素問·舉痛論》:“怒則氣逆。”詳見九氣條。 ○喘渴:喘喝(气喘有声)か。『儒門事親』卷三も「渴」につくる。/喘喝 :指氣喘而有吼聲者。《靈樞·本神》:“肺藏氣,肺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多見于實證氣喘,亦可見于虛喘,如《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 ○煩心:心裡感到煩躁。[vexed] 心里烦乱。 ○肥氣:病名。即肝積。以其似覆杯突出,如肉肥盛之狀,故名肥氣。《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肝脈……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復杯。”《難經·五十六難》:“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疒皆)瘧,連歲不已。”《濟生方》卷四:“肥氣之狀……診其脈,弦而細,其色青,其病兩脅下痛,牽引小腹,足寒轉筋,男子為積疝,女子為瘕聚。”治療用肥氣丸。參見肝積條。/『儒門事親』卷三 五積六聚治同鬱斷二十二「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已,令人發咳逆 瘧,連歲不已者是也。……夫肥氣者,不獨氣有餘也,其中亦有血矣。蓋肝藏血故也。」 ○筋緩:筋脈弛緩,不能隨意運動。出《難經·十二難》。多由腎肝內絕(虧虛)或肝經受風、血熱等因素所致。 ○癰疽:常見的毒瘡[ulcer;carbuncle]。多由於血液運行不良,毒質淤積而生。大而淺的為癰,深的為疽,多長在脖子、背部或臀部等地方。 ○喜氣:快樂的神色或氣氛。[joy or jubilation] 高兴的神色或气氛。 七氣之一。見《諸病源候論·七氣候》。巢元方認為:喜氣“不可疾行,不能久立。”參見七氣、九氣條。 ○笑不休:喜笑不休。證名。指喜笑過度、不能自制。出《靈樞·經脈》。又名喜傷。簡稱喜。多因喜傷心,心火偏亢,痰熱壅盛或心氣大開,陽浮于外,經脈弛縱所致。前者法宜降火、清心、逐痰、定志。后者宜用建極湯主治。亦有因于腎虧肝旺而致病者。 ○焦:乾燥、乾枯。酥,脆 [fragil]。干枯。《素問·診要經終論》:“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靈樞·經脈》:“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  ○肉病: ○陽氣不收、甚則為狂也:『素問』宣明五気篇(23)「邪入於陽則狂」。 ○陰縮:男女前陰器內縮之病證。《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肝脈……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小腹。”多因寒中厥陰所致者。證見男子陰莖、陰囊內容等縮入少腹,或婦女陰道內縮之證等。治宜溫經散寒。若因大吐瀉后,元氣虛陷,伴有四肢厥逆,面黑氣喘,冷汗,甚則不省人事者,則宜回陽固脫之劑。 ○筋攣:即筋瘛。指肢體筋脈攣急抽瘛。《靈樞·刺節真邪》認為系虛邪搏于筋所致。除感邪因素外,亦可由津血虧耗,筋脈失榮致病。多見于痹病、痙病、中風等病。[clonul spasm of muscle due to traurma or affection by wind-cold] 症名,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多因外感寒湿,或血少津亏,经脉失于营养所致。本症可见于中风、痹、麻风、破伤风、痉病等。 ○肌痺:肌膚疼痛或肌肉失去感覺的症狀。寒濕侵襲肌膚所致的痹症。又名著痹、濕痹。《素問·長刺節論》:“病在肌膚,肌膚盡痛,名曰肌痹,傷于寒濕。” ○脈痿:亦稱心痿。由心熱血氣上逆,下部血脈空虛;或悲哀太甚,陽氣內動,頗發尿血,脈失濡養所致。證見四肢關節如折,不能舉動,足脛軟弱,不能站立。《素問·痿論》:“心主身之血脈……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也也。”“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治宜清心瀉火,養血活血。 ○數:頻頻、屢次。 ○溺:小便。通「尿」。 ○血崩:中醫上指婦女生殖器官內大量出血的病症。中医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阴道大量出血的病症。因其出血量多而来势急剧,故名。又称崩中。/病名。出《婦人大全良方》卷一。亦名崩中、血山崩、血崩不止、暴崩。指不在經期而突然陰道大量出血者。多因勞傷過度,脾腎氣陷,不能攝制經血,或暴怒傷肝,肝不藏血,以致經血妄行。急則治其標,勞傷氣血者,治宜補氣固攝止血。因暴怒傷肝者,治宜舒肝解郁,佐以止血,方用平肝開郁止血湯,待流血減少或血止時,再予辨證治本。臨床處理時并須防暈厥虛脫。此外如血熱、血瘀、跌仆損傷等,均可引起血崩,參見血熱血崩、血瘀血崩條。 ○酸鼻:鼻酸。系指鼻內有酸楚感。《古今醫統》:“鼻酸,乃痰火所為。”宜涼膈散加減治療。 ○辛頤:『儒門事親』卷三作「辛頞」。指尖指鼻之頞部內有辛酸感。本證常見于鼻淵。出《素問·氣厥論》:“膽移熱于腦,則辛頞鼻淵。”詳見鼻酸條。/頞:鼻梁。說文解字:「頞,鼻莖也。」 ○目昏:見《素問玄機原病式》。又名眼昏、目昧、目昏昧、目瞀、目暗不明、眼暗、目茫茫、目(目巟)(目巟)、視物(目巟)(目巟)。為視物不明的證候。《靈樞·大惑論》:“五臟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如久病虛羸,氣血兩虧,宜用八珍湯加減;若心營虧損,神氣虛乏者,宜用補心湯加減化裁。若情志不暢,肝失條達者,宜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若肝腎不足,精血暗耗者,宜用一貫煎加減;若氣滯血瘀,玄府閉塞者,宜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此外,風、火、痰、濕上擾清竅以及眼外傷等均可致目昏。 ○少氣:呼吸微弱短促,言語無力。出《素問·玉機真臟論》。多因臟氣虛弱或水飲內聚所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诸气辨证》:“短气,气短不能续;少气,气少不足言。”注:“短气者,气短而不能续息;少气者,气少而不能称形也,皆为不足之证。” ○泣:眼淚。《靈樞·口問》:“人之哀而泣涕出者。”《靈樞·五癃津液別》:“悲哀氣并,則為泣。” ○臂:人體解剖學上指從肩胛到腕骨的部分。从肩到手腕的部分。 ○麻:知覺喪失或變得遲鈍。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 ○䐃:筋肉の突起部分。『素問』玉機真蔵論(19)「脫肉破䐃」。王注「䐃者肉之標,脾主肉,故肉如脱盡,䐃如破敗也。見斯證者,期後三百日内死。䐃,謂肘膝後肉如塊者」。『素問』皮部論(56)王注「䐃者肉之標,故肉消則䐃破毛直而敗也」。『霊枢』寿夭剛柔(06)「形充而大肉䐃醸堅而有分者.肉堅.肉堅則壽矣」。 ○脫肉:病狀名。指肌肉奪削,形容明顯削瘦。《靈樞·論疾診尺》:“尺肉弱者,解㑊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 ○骨痠痿厥:『霊枢』本神(08)「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 ○清水:指透明而稀的痰液。《素問·評熱病論》:“真氣上逆……正偃則咳出清水。”/『霊枢』本神(08)によれば「精水」か。/『儒門事親』卷三は「綠水」。 ○面熱:指面部熱如火灼。因胃家郁熱,或飲食不節,濕火上行于面所致。《靈樞·邪氣臟腑病形》:“面熱者足陽明病。” ○膚急:『霊枢』寿夭剛柔(06)「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 ○為陰痿:病證名。出《靈樞·經脈》。又稱陽痿。男子性功能衰败,阴茎不举的病症。 ○頤:指鼻子下面腮頰部分。面頰。 ○驚氣:因受惊吓而招致的气恼。 ○潮涎:『醫學綱目』卷之三十六‧小兒部「〔閻〕急驚,內有熱即生風,又或因驚而發,則目上連札,潮涎搐搦,身體與口中氣皆熱,及其發定或睡起,即了了如故,此急驚症也。」「〔湯〕奪命散 大能控風涎。不問急慢驚風,痰潮壅盛,塞於咽喉,其響如潮,名曰潮涎,百藥不能過咽,命在須臾,但先用此藥入喉,痰即墜下。功有萬全,奪天地之造化也。」《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辰砂茯神膏「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涎搐搦,手足抽掣。」/潮:海水受日月引力的影響而定時漲落的現象。像潮水般洶湧起伏的形勢。微溼。潮气 [damp]。/涎:五液之一。又稱口津。與唾合稱涎唾或唾液。具有潤滑口腔和幫助消化的作用。涎為脾液。《素問·宣明五氣》:“脾為涎。”脾胃正常則津足,口中和,不燥不渴,食而知味。脾胃虛寒則冷涎上涌,口淡泛惡;胃火熾盛則涎少口燥;脾胃濕熱或內有蟲積,中風或癲癇發作,多有大角流涎。《靈樞·口問》:“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 ○目寰:目睘。『素問』診要経終論(16)「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縦,目睘絶系,絶系一日半死。」王注「故終則耳襲目睘絶系也……睘,謂直視如驚貌。」眼睛直视。 ○癡:痴。呆傻的。如:「痴呆」、「愚痴」。 ○癇:癲癇。俗称羊痫风、羊癫风、羊角风 [epilepsy]。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患此病的人,常突然倒地,口吐涎沫,手足痉挛,口里发出羊豕的叫声。癇證。 ○不省人事:昏迷而失去知覺。神昏。神志昏迷不清。 ○僵仆:倒下。[feel stiff and fall] [身体]僵硬而倒下。身體不自主地直挺倒地。《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目不識人,善暴僵仆。”王冰注:“筋骨強直而不用,卒倒而無所知也。” ○痿痺:痿痹。肢體萎縮麻痺不能動作的病。肢体不能动作或丧失感觉。犹麻木不仁。 ○嗌:咽喉、喉嚨。咽喉塞住 [choke]。噎,喉嚨塞住。 ○噎: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①病名。《醫說》卷五:“噎病亦有五種:氣噎、憂噎、食噎、勞噎、思噎。”《諸病源候論·否噎病諸候》:“陰陽不和則三焦隔絕,三焦隔絕則津液不利,故令氣塞不調理也,是以成噎,此由憂恚所致。憂恚則氣結,氣結則不宣流,使噎。噎者,噎塞不通也。”詳噎膈、五噎等條。 ②指飲食時猝覺噎塞,移時自愈的癥象。《古今醫鑒》卷五:“噎者,飲食之際,氣卒阻滯,飲食不下,而為噎也。” ○喘促:①義同喘息。可見于虛喘、實證。②指短氣不足以息,動則氣促。由肺氣耗損、腎不納氣所致。屬于虛喘。參見喘證、虛喘等條。 ○嗽血:①指咳血。《症因脈治》卷二:“咳血即嗽血。”該書并將嗽血分為外感、內傷兩類。 ②指咳聲輕、多痰而痰中挾血。《景岳全書·雜證謨》:“咳血、嗽血皆從肺竅中出,雖若同類而實有不同也。蓋咳血者少痰,其出較難;嗽血者多痰,其出較易。” ○腰痛:即腰部疼痛。腰痛是臨床常見癥狀,表現于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腰為腎之府,足少陰腎經循行“貫脊屬腎”,腰痛與腎及腰脊部經脈、經筋、絡脈病損相關。腰痛是由多種疾病引起的症候,如腰部肌肉、韌帶和關節損傷或病變,某些疾病如風濕病、腎臟疾患、骨骼勞損、腰椎增生乃至盆腔(骨盤腔)疾患均可致腰痛。 《內經》論述此證,常兼見“轉搖不能”、“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等症,而痛的部位則可“痛引脊內廉”、引項背,引膺及腰以下部位(如“腰脽痛”等);腰痛的性質,則有“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痛如小錘居其中”、“腰中如張弓弩弦”(脹痛)等不同。腰為腎之府,經脈大多貫絡于腎及腰背部位,故久病者、老年及勞乏過度、房事不節、腰脊椎病,或感邪、情志、外傷等因素均可引起腰痛。《諸病源候論》卷五:“凡腰痛病有五。一曰少陰,少陰腎也,十月萬物陽氣傷,是以腰痛;二曰風痹,風寒著腰,是以痛;三曰腎虛,役用傷腎,是以痛;四曰䐴腰,墜墮傷腰,是以痛;五曰寢臥濕地,是以痛。”王肯堂在分析腰痛證之“標本”時認為:“(腰痛)有風、有濕、有寒、有熱、有閃挫、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見《證治準繩·雜病》)急性腰痛以閃挫、外傷及感受外邪、腰脊椎病較為多見;慢性腰痛,則以內傷、虛損為常見。前者宜祛邪疏通為主,後者治以補虛益腎強筋法。《景岳全書·雜證謨》:“腰痛證,凡悠悠戚戚,屢發不已者,腎之虛也;遇陰雨或久坐痛而垂者,濕也;遇諸寒而痛及喜暖而惡寒者,寒也;遇諸熱而痛及喜寒而惡熱者,熱也;郁怒而痛者,氣之滯也;憂愁思慮而痛者,氣之虛也;勞動即痛者,肝腎之衰也。辨其所因而治之。” 臨床遇腰痛患者,須細辨其症候特色,腰痛部位、病因等。通常又有急性腰痛、慢性腰痛、外感腰痛、內傷腰痛、腰脊痛、腰背痛、腰胯痛、腰尻痛、腰股痛、腰腳氣。腰膲〔椎?〕痛等不同。可見于多種脊椎炎、腰椎間盤脫出、腰肌勞損、腎炎、腎盂腎炎、腎周圍組織炎、腎囊積水、腎結石、腎結核、盆腔炎及多種慢性虛弱(主要表現為腎陰虛、腎陽虛者)。 針灸治療腰痛有較好效果,但因脊椎結核、腫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屬針灸治療范圍。 ○骨痿:亦稱腎痿。由于腎熱內盛,或邪熱傷腎,陰精耗損,骨枯髓虛所致。證見腰脊酸軟,不能伸舉,下肢痿弱,不能行動,面色暗黑,牙齒干枯等。《素問·痿論》:“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于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治宜滋陰清熱,補腎填精。 ○肺鳴:因氣郁肺氣不利出現的喘鳴聲。《素問·痿論》:“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王冰注:“肺藏氣,氣郁不利,故喘息有聲。” ○高骨壞:腰椎骨。《素問·生氣通天論》:“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王冰曰:“高骨,謂腰高之骨也。” ○陰痿:出《靈樞·經脈》。又稱陽痿。男子性功能衰败,阴茎不举的病症。 ○唾血:①痰中帶血。《素問·咳論》:“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詳見咳血、嗽血、咯血等條。 ②血隨唾液而出。因脾不統血,肝不藏血,或腎水不足,陰虛火旺所致。 ○瞑目:閉目。 ○耳閉:因聽覺障礙而聽不到聲音。病證名。《素問·生氣通天論》:“……耳閉不可以聽”。耳閉者,乃屬少陽三焦之經氣之閉也。聽力下降,耳內閉塞感而聞聲不真,外感內傷皆可致之。 ○少精:又稱精少。性交時泄精量少。見《諸病源候論·虛勞少精候》。以腎主骨髓藏精,虛勞腎氣虛弱,故精液少。由先天不足或房室不節所致。治宜補腎益精。 ○不月:《素問·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指經閉,或月經不按月來潮。參見經閉條。 ○潰潰乎若壞、汨汨乎不可上:『素問』生気通天論(03)「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聴.潰潰乎若壊都.汨汨乎不可止」。/潰潰kuì:擾亂的樣子。水流貌。/汨汨mì:汩汩gǔ。水急流的樣子。 ○不眠:不寐症。 ○嗜臥:出《素問·診要經終論》。亦見于《馬王堆漢墓醫書·陰陽十一脈灸經》。《靈樞·大惑論》則名之為“多臥”,后世更有多眠、善眠、多寐等名。指在正常生活節奏下,經常困倦欲睡,或喜好睡眠。臨床以濕勝、脾虛為多見,亦可由肝膽之熱引致。濕勝患者,常兼見虛浮或肢體沉重,或有便溏,脈象濡緩。 ○昏瞀:昏昧不明事理。昏沉;神志昏乱。视觉昏花;模糊。 ○中痞:中焦閉塞不通所致的痞症。見《中藏經·辨三痞證并方第四十六》。證見腸滿,四肢倦,行立艱難,食已嘔吐,冒昧,減食或渴。/痞:慢性脾臟腫大,腹內如生硬塊,故稱為「痞塊」。中醫稱腹胸間氣血阻塞不順暢的症狀。 ○三焦:中醫上指食道、胃、腸等部分。分上、中、下三焦,屬於六腑。六腑之一。又名外腑、孤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難經·三十一難》:“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素問·靈蘭秘典論》:“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分上焦、中焦、下焦。從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內;中焦指膈以下、臍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臟腑;下焦指臍以下部位,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以病理生理言,還包括部位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腎并提)。從功能而言,《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上焦如霧”(主要指心肺的輸布功能),“中焦如漚”(指脾胃的消化傳輸功能),“下焦如瀆”(指腎與膀胱的排尿功能,并包括腸道的排便作用),這些功能實際上就是體內臟腑氣化功能的綜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納水谷,消化飲食,化生氣血精微物質,輸送營養,排泄廢料。三焦的“焦”字有“熱”的含義,這種熱來源于命門之火,是通過氣化的作用來體現的。至于三焦的實體,至今未有定論。三焦手少陽經脈,與手厥陰心包經互相絡屬。 ○閉塞:阻塞不通 [stop up;close up]。 ○咽嗌:即咽,出《素問·血氣形志》。《喉科約精》:“咽之低處名嗌。”/嗌:咽喉、喉嚨。噎,喉嚨塞住。 ○不利:不順遂。[unfavorable]∶延缓,阻碍或制造更多困难。对身心有害。[harmful]∶有害,有危害。[unsuccessful]∶不顺利或不能取胜。 ○膽痺:『素問』奇病論(47)「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爲何?何以得之?歧伯曰:病名曰膽癉。」王注「亦謂熱也。膽汁味苦,故口苦。」 ○嘔苦:指嘔吐苦水。又稱嘔膽、嘔苦水、吐苦水。《靈樞·四時氣》:“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肝膽受病,膽液外泄,隨胃氣上逆而出,故嘔出苦水。嘔吐苦水因外感時邪,邪犯少陽陽明所致者,證見潮熱,胸悶太息,脈弦數或洪大。 ○筋痿:中医指劳役阴力,费竭精气。/①指肝痿。肝主筋,由于肝熱內盛,陰血不足,筋膜干枯所致。《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治以清熱、養肝、補血為大法。 ②指陽痿。《素問·痿論》:“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陰痿(即陽痿之異名),乃為白淫。” ○白淫:①指男子尿出白物如精及女子帶下病。《素問·痿論》:“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乃為白淫。”王冰注:“白淫,謂白物淫衍,如精之狀,男子因溲而下,女子陰器中綿綿而下也。” ②指男子受外界色欲刺激而滑精。《證治要訣·遺精》:“甚者耳聞目見,其精即出,名曰白淫。”《理虛元鑒·白濁白淫論》:“初出莖中痛而濃濁如膏,謂之白濁。久之不已、精微弱而薄,痛亦漸減,至后聞淫聲,見女色而精下流,清稀而不痛,則謂之白淫也。” ○不嗜食:自覺饑餓,但不欲食。多由寒濕阻胃或脾胃運化失常所致。《靈樞·大惑論》:“胃氣上逆,則胃脘寒,故不嗜食也。”/嗜:喜愛﹑愛好 [have a liking for]。貪求﹑貪愛。 ○寒氣:寒冷之氣[cold air]。七氣之一。見《諸病源候論·七氣候》。指為寒氣所傷而產生的惡心嘔吐。參見七氣條。 ○水液澄清冷:『素問』至真要大論(74)「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於寒」。『儒門事親』卷三、「澄」の下に「澈」字あり。 ○青白:白色。灰白。青色和白色之物。黑与白。 ○熱氣:熱的氣體。[heat] 。《素問·至真要論》:“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 ○喘:急促地呼吸。指呼吸喘促。《內經》有豐富的載述,包括有多種實喘與虛喘。《素問·經脈別論》指出喘的發病與腎、肺、肝、心等臟有關,其中與肺、腎的關系尤為密切。 ○嘔吐:胃壁收縮異常,食物逆出口外,稱為「嘔吐」。多由胃病、中毒或精神作用而起。谓恶心而吐出胃中容物。[vomit;be sick;throw up] 饮食、痰涎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嘔吐是臨床常見症狀,既可單獨為患,亦可見于多種疾病。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胃內容物突然上逆吐出為其主症。嘔與吐在古代文獻中有所區別,有聲有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干嘔。臨床上嘔與吐常同時發生,合稱嘔吐。針灸治療效果良好,因妊娠或藥物反應引起的嘔吐,可參照治療;因其他疾病而致嘔吐,須明確診斷后治療。 ○酸:像醋的味道或氣味。特指胃酸,胃液 [gastric juice]。酸类物质名 [acid]。 ○暴注:指起病突然,暴瀉如注的病證。《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暴注,卒暴注泄也。” ○下迫:急欲大便而又排便不暢的窘迫感。《素問·至真要大論》:“暴注下迫,皆屬于熱。”。《類經·疾病類》注云:“下迫,后重里急迫痛也。”

最近,著者からいただいた書籍

浦山きか著『中國醫書の文獻學的研究』
『婦人之友』2014年4月号
 長野仁著「ハラノムシ――戦国時代の医学書物語――」
宮川浩也著『温灸読本―お灸を、どのツボに、どのように、どのくらい、なぜ…… 』

2014年3月9日日曜日

訓読・注釈『鍼灸大成』医案9-2

  同寅諸君問此何疾也。予曰、天地之氣、常則安、變則病、況人稟天地之氣、五運迭侵於外、七情交戰於中、是以聖人嗇氣、如持至寶。庸人妄為、而傷太和、此軒岐所以論諸痛皆生於氣、百病皆生於氣、遂有九竅不同之論也。而子和公亦嘗論之詳矣。然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也。蓋怒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逆上矣。怒則陽氣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嘔血及飧泄也。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和、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神上、則上焦閉、閉則氣逆、逆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熱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流而不行、故氣結矣。

  【訓讀】
  同寅の諸君 此れ何の疾たるかを問う。予 曰く、天地の氣、常なれば則ち安んじ、變すれば則ち病む。況んや人 天地の氣を稟け、五運 迭(たが)いに外を侵し、七情 交ごも中に戰う。是(ここ)を以て聖人 氣を嗇(おし)み、至寶を持つが如し。庸人 妄りに為して、太和を傷(やぶ)る。此れ軒岐の諸痛 皆な氣に生じ、百病 皆な氣に生ずるを論じ、遂に九竅〔當作「氣」〕不同の論有る所以なり。而して子和公も亦た嘗て之を論ずること詳し。然して氣本(も)と一なり。觸るる所に因りて九と為る。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なり。蓋し怒氣 逆すること甚だしければ、則ち嘔血及び飧泄す。故に氣 逆上す。怒れば則ち陽氣 逆上して、肝木 脾に乘ず。故に甚だしければ嘔血及び飧泄するなり。喜べば則ち氣 和し志 達し、榮衛 通和す。故に氣 緩む。悲しければ則ち心系 急し、肺 布し葉 舉がりて、上焦 通ぜず、榮衛 散ぜず、熱氣 中に在り。故に氣 消す。恐るれば則ち精神 上り(却き)、則ち上焦 閉ず。閉じれば則ち氣 逆し、逆すれば則ち下焦 脹る。故に氣 行(めぐ)らず。寒ゆれば則ち腠理 閉じ、氣 行らず。故に氣 收す。熱ければ則ち腠理 開き、榮衛 通じ、汗 大いに泄る(出づ)。故に氣 泄る。驚けば則ち心 倚る所無く、神 歸する所無く、慮 定まる所無し。故に氣 亂る。勞れれば則ち喘息し汗 出で、內外 皆越す。故に氣 耗す。思えば則ち心 存する所有り、神 歸する所有り、正氣 流(留)まりて行らず。故に氣 結ぶ。

  【注釋】
★『素問』挙痛論(39)「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衞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擧.而上焦不通.榮衞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却.却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衞通.汗大泄.故氣泄.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儒門事親』卷三 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衍二十六「夫天地之氣,常則安,變則病。而況人稟天地之氣,五運迭侵於其外,七情交戰於其中。是以聖人嗇氣,如持至寶;庸人役物,而反傷大和。此軒岐所以論諸痛,皆因於氣,百病皆生於氣。遂有九氣不同之說。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所謂九者,怒、喜、悲、恐、寒、暑、驚、思、勞也。其言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逆上矣。王太僕曰︰怒則陽氣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則嘔血及飧泄也。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王太僕云:恐則陽精卻上而不下流,下焦陰氣,亦回環而不散,故聚而脹也。然上焦固禁,下焦氣還,故氣不行也。《新校正》云:不行當作下行。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王太僕云:身涼則衛氣沉,故皮膚文理,及滲泄之處,皆閉密而氣不流行,衛氣收斂於中而不散也。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出,故氣泄矣。王太僕云:人在陽則舒,在陰則慘。故熱則膚腠開發,榮衛大通,津液而汗大出也。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王太僕云:疲勞役則氣奔速,故喘息。氣奔速,則陽外發,故汗出。內外皆逾越於常紀,故氣耗損也。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王太僕云:繫心不散,故氣亦停留。此《素問》之論九氣,其變甚詳,其理甚明。」
○同寅:同僚。共事的官吏。[fellow officials]∶旧称在一个部门当官的人。 ○天地之氣:人以天地之气生。 ○稟:承受。 ○五運:五行學說術語。即土運、金運、水運、木運、火運的合稱。土、金、水、木、火在地為五行;五行之氣運化在天,故稱。古人認為自然氣候的轉變是由于陰陽五運輪轉運動、往來不息、周而復始的結果。《素問·天元紀大論》:“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 ○迭:輪流、更替。交换。屢次、接連。おかす。かわるがわる。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是機體的精神狀態。七情是人體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況下,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感刺激,超過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使人體氣機(功能活動)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由于它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稱“內傷七情”。 ○交戰:雙方相互爭戰。兩種意念或感情互相衝突。 ○嗇:儉省[economize;save]。爱惜 [cherish]。 ○至寶:最珍貴的東西[most valuable treasure]。 ○庸人:平凡的人[mediocre person;mat;matt]。指见识浅陋、没有作为的人。 ○妄為:不守本分而任意胡為。[commit all kinds of outrages] 胡作非为。 ○太和:陰陽會合,沖和(淡泊平和)之氣(真气)。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自宋以後、常用以形容陰陽之道。 ○此軒岐:軒轅(黄帝)と岐伯。 ○諸痛皆生於氣、百病皆生於氣::『素問』挙痛論(39)を参照。 ○九竅不同之論:未詳『儒門事親』作「九氣不同之說」。 ○子和公:張従正(1156--1228)。字は子和。張從正,金代醫學家(約1156-1228年)。字子和,號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蘭考、睢縣》。精于醫理,興定年間(1217-1222)嘗入太醫院任職,但不久即辭歸,與當時名醫麻知幾、常仲明等砌磋醫理,辨析奧義。甚學宗劉完素,主張攻邪,反對妄用溫補,力主“邪氣加諸身,攻之可也”,要祛邪正始能安。其思想主要表現在“三法六門”,即以汗、吐、下三種攻邪之法,以駕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邪。由于善用攻邪之法療病,故后世稱之為“攻下派”之代表。然其治病亦主張辨證論治,而非一味妄攻,攻邪有其適應癥,也有禁忌癥。邪去之后,需用飲食調補之,每能出奇制勝,如其據《內經》“驚者平之”之訓,以木棒敲擊木幾之響聲治驚恐得病2例,亦一種心理療法。所著有《儒門事親》,乃其代表作也。此外,尚有《三復指迷》、《子和心法》、《汗吐下法》、《秘傳奇方》等。/張從正在民間行醫多年,是當時的名醫,他與劉完素是同時代的人,但年齡較小。他便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下派”的創始人。/在學術上,他精于《內經》、《難經》、《傷寒》,同時也提出了“古方不能盡愈今病”的著名論點。張從正對于疾病的認識很有獨到見解。他認為治病應著重祛邪,祛邪就是補正,不能因害怕使用攻下藥的而一味用補,因而創立了獨特的“汗、吐、下”攻下法,并能運用自如,治好病人無數。所謂的“汗、吐、下”三法,并非單純的發汗、嘔吐、泄下三種具體治法,而是分別代表著三類驅邪外出的途徑。汗法,是指用藥發汗,以及用針灸、洗熏、熨絡、推拿、體操、氣功等方法達到祛除表邪目的的方法;吐法,不單是指摧吐,凡豁痰、引誕、催淚、噴嚏等上行的治療方法都屬此類;下法,不單指泄下,其他像行氣、通經、消積、利水等能夠驅除里邪的方法亦盡屬此類。因此,張子和歸納的“汗、吐、下”祛邪法,實際上是中醫理論中“扶正祛邪”法中以祛邪為主的這部分內容。而他認為先“祛邪”,才能扶正,邪去則正自安,對于實證陽證,這種方法也是非常奏效的。 

2014年3月3日月曜日

訓読・注釈『鍼灸大成』医案9-1 修訂版

神麹斎先生の指摘にしたがって,以下の如く修訂します。
神麹斎先生,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辛未、武選王會泉公亞夫人患危異之疾、半月不飲食、 目閉不開久矣。六脈似有如無、此疾非針不甦。同寅諸公推予即針之、但人神所忌、如之何。 若待吉日良時、則淪於鬼錄矣。不得已、即針內關二穴、目即開、而即能食米飲。徐以乳汁調理而愈。

  【訓讀】
  辛未、武選の王會泉公の亞夫人 危異の疾を患う。半月飲食せず、 目閉じて開かざること久し。六脈有るが似(ごと)く無きが如し。此の疾 針に非ざれば甦らず。同寅の諸公 予を推す。即ち之を針す。但だ人神の忌む所、之を如何んせん。 若し吉日良時を待たば、則ち鬼錄に淪(しず)まん。已むを得ず、即ち內關二穴に針し、目即ち開き、而して即ち能く米飲を食う。徐ろに乳汁を以て調理して愈ゆ。

  【注釋】
○辛未:隆慶5(1571)年。 ○武選:(明)兵部武选清吏司别称,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通称。 ○王會泉:王俸。字廉甫,号会泉。嘉善人。嘉靖四十年(1561)举人,四十一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本部员外郎。进职方郎中。因得罪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出知永州府。后起庐州知府。升山东副使,转湖广右参政。后改江西参政、湖广道御史等职。 ○亞:次一等的、第二的。 ○危異:病情危篤、證象特殊之症。 ○半月:時間數。一個月三十天,十五天即半月。 ○六脈:③兩手寸關尺三部脈的合稱。見《脈經》。 ○甦:蘇醒﹑死而復生。 昏迷中醒过来。 ○同寅:同僚。共事的官吏。[fellow officials]∶旧称在一个部门当官的人。 ○人神:祖先的神靈。/古代針灸宜忌說之一。《黃帝蝦蟆經》:“神所藏行,不可犯傷。”意指人神按時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忌用針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人神、月內逐日人神、十(天干)日人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時人神、四季人神、五臟人神等說。見《千金翼方》、《普濟方》、《針灸大成》等。 ○忌:禁戒。 ○如之何:怎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吉日良時:吉日良辰。[lucky day]好日子、好時辰。 ○淪:沉沒﹑隱沒。陷入、流落。 ○鬼錄:死者的名籍。在此即死亡之意。 ○不得已:非心中所願,無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內關: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在前臂掌側,當曲池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前臂內、外側皮神經,正中神經掌皮支,前臂掌側骨間神經,以及前臂正中動、靜脈和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脅痛,癲狂,癇症,瘧疾,肘臂疼痛,以及休克,心絞痛,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無脈症等。 ○米飲:米湯(用米煮成的湯)。 [water in which rice has been cooked;rice water]∶做捞饭时剩下的汤。用米熬的稀粥[thin rice or millet gruel]。 ○徐:緩慢。慢慢地。 ○乳汁:由雌性哺乳動物的乳腺所分泌出來的白色液體,含有水分、蛋白質、乳糖、維生素及抗體等多種營養物質[milk]。  ○調理:休養、醫護。料理食物。[nurse one's health;recuperate]∶调养身体。

2014年3月2日日曜日

訓読・注釈『鍼灸大成』医案9-1

  辛未、武選王會泉公亞夫人患危異之疾、半月不飲食、 目閉不開久矣。六脈似有如無、此疾非針不甦。同寅諸公推予即針之、但人神所忌、如之何。 若待吉日良時、則淪於鬼錄矣。不得已、即針內關二穴、目即開、而即能食米飲。徐以乳汁調理而愈。

  【訓讀】
  辛未、武選の王會泉公の亞夫人 危異の疾を患う。半月飲食せず、 目閉じて開かざること久し。六脈有るが似(ごと)く無きが如し。此の疾 針に非ざれば甦らず。同寅諸公 予を推す。即ち之を針す。但だ人神の忌む所、之を如何んせん。 若し吉日良時を待たば、則ち鬼錄に淪(しず)まん。已むを得ず、即ち內關二穴に針し、目即ち開き、而して即ち能く米飲を食う。徐ろに乳汁を以て調理して愈ゆ。

  【注釋】
○辛未:隆慶5(1571)年。 ○武選:(明)兵部武选清吏司别称,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通称。 ○王會泉:王俸。字廉甫,号会泉。嘉善人。嘉靖四十年(1561)举人,四十一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本部员外郎。进职方郎中。因得罪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出知永州府。后起庐州知府。升山东副使,转湖广右参政。后改江西参政、湖广道御史等职。 ○亞:次一等的、第二的。 ○危異:病情危篤、證象特殊之症。 ○半月:時間數。一個月三十天,十五天即半月。 ○六脈:③兩手寸關尺三部脈的合稱。見《脈經》。 ○甦:蘇醒﹑死而復生。 昏迷中醒过来。 ○同:姓。 ○寅諸: ○人神:祖先的神靈。/古代針灸宜忌說之一。《黃帝蝦蟆經》:“神所藏行,不可犯傷。”意指人神按時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忌用針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人神、月內逐日人神、十(天干)日人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時人神、四季人神、五臟人神等說。見《千金翼方》、《普濟方》、《針灸大成》等。 ○忌:禁戒。 ○如之何:怎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吉日良時:吉日良辰。[lucky day]好日子、好時辰。 ○淪:沉沒﹑隱沒。陷入、流落。 ○鬼錄:死者的名籍。在此即死亡之意。 ○不得已:非心中所願,無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內關: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在前臂掌側,當曲池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前臂內、外側皮神經,正中神經掌皮支,前臂掌側骨間神經,以及前臂正中動、靜脈和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脅痛,癲狂,癇症,瘧疾,肘臂疼痛,以及休克,心絞痛,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無脈症等。 ○米飲:米湯(用米煮成的湯)。 [water in which rice has been cooked;rice water]∶做捞饭时剩下的汤。用米熬的稀粥[thin rice or millet gruel]。 ○徐:緩慢。慢慢地。 ○乳汁:由雌性哺乳動物的乳腺所分泌出來的白色液體,含有水分、蛋白質、乳糖、維生素及抗體等多種營養物質[milk]。  ○調理:休養、醫護。料理食物。[nurse one's health;recuperate]∶调养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