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水曜日

訓読・注釈『鍼灸大成』医案4

  癸酉秋、大理李義河翁患兩腿痛十餘載、諸藥不能奏效、相公推予治之、診其脈滑浮、風濕入於筋骨、豈藥力能愈、須針可痊。即取風市・陰市等穴針之。官至工部尚書、病不再發。

  【訓讀】
  癸酉の秋、大理の李義河翁、兩腿痛を患うこと十餘載、諸藥 效を奏すること能わず、相公 予を推して之を治せしむ。其の脈を診れば滑浮にして、風濕 筋骨に入る。豈に藥力の能く愈やさんや。針を須(もち)いて痊(いや)す可し。即ち風市と陰市等の穴を取り、之を針す。官 工部尚書に至る。病再びは發せず。

  【注釋】
○癸酉:萬暦元年(1573)。 ○大理:職官名。古代掌刑法的官。秦為廷尉,漢景帝時更名大理,武帝建元時復為廷尉。北齊再更名為大理卿,隋唐以後沿之。 ○李義河:李幼滋(1514年-1584年),字義河,荊州府應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九年(1514年)出生,年幼聰明,叔父李世熙鍾愛之。與張居正同鄉,又同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同年進士,授行人。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爆發庚戌之变,義河上書:“敌垒卑小,宜于垣上增筑高台,营建房履,以栖火器。”被貴權所忌,贬为邵武县丞[1]。嘉靖二十九年九月授刑科給事中,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閏三月升戶科右给事中。嘉靖三十三年六月,升礼科左给事中。嘉靖三十五年三月掌吏部。不久罢归。工科给事中。/万历六年(1578年),擢为工部尚书,開始治理黄河,起用河漕都御史潘季驯总理河工。万历八年(1580年)二月,治河工程勘毕奏报,黄河数段漕运畅通,加太子太保。万历十年冬称病致仕。万历十二年(1584年),“望重东山,抱志而卒”[2]。李義河身軀肥胖,茶壺、酒壺、尿壺皆不可少,人稱李三壺。 ○翁:對男性長者的尊稱。泛称男性老人 [old man]。 ○腿:脛(小腿)和股(大腿)的總稱。是人或動物用來行走或支持軀體的部位。下肢,在脚的上面,在膝上胯下的称“大腿”,在膝下脚上的称“小腿”。 ○載: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相當於「年」。歲。 ○奏效:產生功效。亦作「奏功」。 [prove effective;be successful;get the desired result;carry true] 取得成效;见效。 ○相公:原為對宰相的尊稱[prime minister]∶相君。旧时对宰相的敬称;泛称官吏。舊時對讀書人的敬稱。 ○滑:脈往來流利,如盤走珠,指下有一種圓滑感。主痰飲、食滯、實熱等證。又主妊娠,健康人亦可見。 ○浮:脈位浮淺,輕取即得,按之稍減而不空,舉之泛泛而有余。《脈經》:“舉之有余,按之不足。”主病在表。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多見于感冒,某些急性熱病初期。但應注意某些久病陽氣虛損而不能內守,浮越于外,也可見浮大無力的脈象。 ○風濕:①人體感受風、寒、濕邪而致身痛或身重、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見《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②感受風濕所致的多種病症。《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風濕者,是風氣與濕氣共傷于人也。其狀令人懈惰,精神昏憒,若經久,亦令人四肢緩縱不隨,入藏則喑啞,口舌不收;或腳痹弱,變成腳氣。” ○藥力:藥物的功效、效力。[efficacy of a drug ] 药效,药对机体的作用大小。 ○須:需要、需求。用。等待 [await]。 ○痊:病除、康復。 ○風市:出《肘后備急方》。屬足少陽膽經。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布有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肌支和旋股外側動、靜脈肌支。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癢,腳氣,及坐骨神經痛,股外側皮神經炎,蕁麻疹等。 ○陰市:出《針灸甲乙經》。別名陰鼎。屬足陽明胃經。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骨外緣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及旋股外側動脈降支。主治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脹痛,水腫,疝氣等。 ○工部:古代負責營造工作的官署,為六部之一。 ○尚書:秦置,隸屬少府,掌殿內文書。漢成帝時設尚書員,掌群臣奏章。隋、唐設尚書省,以左右僕射分管六部。明洪武十三年廢中書省,以六部尚書分掌政務。清末併六部,改尚書為大臣。/[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不再:不重複或沒有下一次。不繼續。[no more]∶放弃;停止进行。不重复第二次。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